注册
账号登录
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新冠产品拖累2023年业绩,复星医药董事长:最困难时刻已经过去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 屠俊
发布时间:2024-03-28
摘要:吴以芳指出,抗疫产品影响大约70亿,对利润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另外复星医药针对当时疫情后的一些不良库存,还有其他可能潜在的损失做了一些计提。

3月26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发布2023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 414.00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5.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86 亿元,同比减少 36.04%。

对于业绩下滑,复星医药在财报中提到,主要是由于新冠相关产品(包括复必泰(mRNA 新冠疫苗)、捷倍安(阿兹夫定片)、新冠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的影响。此外,其在新冠相关产品和资产进行处置及计提减值准备共计约 6.83 亿元。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3月27日举行的2023年度线上业绩说明会上向媒体指出,抗疫产品影响大约70亿,对利润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另外复星医药针对当时疫情后的一些不良库存,还有其他可能潜在的损失做了一些计提。

“总体上我们通过其他的增长弥补了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大幅下降的损失。从报表来看2023年是复星医药艰难的一年,但是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新冠相关产品对2024年基本不会再造成影响。”吴以芳说。

“2024年创新药有望过百亿门槛”

按照业务板块来看,制药业务依然是复星医药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2023年,全年营收为302.22亿,占整体营收的73%,同比下降1.91%。

复星医药在财报中指出,主要系复必泰(mRNA 新冠疫苗)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所致。不含新冠相关产品,制药业务同比收入增长13.50%。

过10亿的大单品方面,包括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以及肝素系列制剂的传统品种。

近年来,复星医药正持续推进创新转型,2023年,共有6个创新药的8项适应症获批上市,重点创新产品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财报显示,2022 年 3 月获批上市、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首款生物创新药汉斯状于报告期内实现收入 11.20 亿元(同比增长 230.20%)、快速放量、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实现收入 27.49 亿元(同比增长 58.19% )、 苏可欣实现收入 9.22 亿元(同比增长 19.67%)。

对于目前创新产品在其制药业务中的收入占比,吴以芳介绍,创新药在制药板块中目前还在爬坡阶段,希望今年能跨过百亿门槛,未来创新药的收入贡献占比肯定会越来越高的。

不过,吴以芳也指出,其仿制药和创新药是齐头并进的,复星医药对整个制药板块在前年的时候开始进行拆分,当时分为三个事业部,一块是创新药事业部,一个是仿制药事业部(成熟产品和制造事业部),第三个是疫苗事业部。

“仿制药层面来讲,我们还是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板块向前推进和发展的,未来仿制药一方面要积极地跟进专利到期的仿制药,包括做一些高价值的仿制药,或者做高难度、高门槛的仿制药。”吴以芳介绍。

逐步推动美国商业化团队

以地区划分,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全年营收为310.29亿,占整体营收的74.95%,同比增长3.38%;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全年营收为103.71亿,占整体营收的25.05%,同比下降25.59%。

复星医药在财报中指出,主要系复必泰(mRNA 新冠疫苗)在港澳台地区的销售收入以及非自有新冠产品海外销售收入等同比大幅下降等因素所致。

目前来看,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收入在复星医药整体营收中并不高,不过,复星医药在财报中也指出,其正通过多维度践行国际化战略,已主要覆盖美国、欧洲、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以美国市场为例,复星医药指出,其在美国市场的仿制药自营队伍日益成熟,已与 5 家大型分销商及 16 家集中采购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制剂产品销售;此外,其亦组建美国创新药团队,并开展斯鲁利单抗注射液(PD-1 抑制剂)的商业化筹备工作。

“汉斯状是一个创新药,它和生物类似药不同,生物类似药出海获批之后更多考验的是去商业化推广;创新药不同,必须得做出疗效上的价值。汉斯状的第一个突破的点就是它在小细胞肺癌(SCLC),包括局限期和广泛期,该药品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 单抗。”吴以芳向蓝鲸财经表示。

对于复星医药在美国组建创新药商业化团队的进程,吴以芳表示,“美国市场我们原来围绕的是仿制药的队伍,这个队伍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了,在美国市场已经可以能够很稳健地产生销售收入,并且实现现金流自平衡了;创新药目前来讲还没有收入。假设PD-1在美国2025年底2026年初上市的话,正常要提前2到3年就要把商业化的团队到位,现在团队规模,不到10个人,但是主要的核心职能都有了。”吴以芳说。

“后续不同的新的创新药,加上不同的适应症获批之后,就会逐步地扩大商业化的队伍。这样的投入相对来讲也可承受,因为美国市场确实投入还是非常大的。”吴以芳表示。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相关推荐
  • 1
    浙江杭州两城区发放购车补贴 共计2000万元
  • 2
    市北高新:第一季度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签约金额同比增加1169.35%
  • 3
    金晶科技:一季度净利润1.7亿元 同比增长94.02%
  • 4
    收评:沪指放量涨超1% 券商股集体爆发
  • 5
    LME铜价触及每吨10,000美元 多头预计将出现供应缺口
  • 6
    港股持续走强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超5%
  • 7
    内房港股涨幅扩大 中国海外发展涨8%
  • 8
    中邮保险一季度内含价值大幅增长 偿付能力显著回升
  • 9
    国债期货午后集体跳水 30年期主力合约跌0.40%
  • 10
    商汤3日累计涨幅近70% 近日推出6000亿参数大模型
  • 11
    金科地产被强制执行3.5亿 累计被执行超64亿
  • 12
    武汉启动家电家居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 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
  • 13
    房地产板块异动拉升 南国置业涨停
  • 14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涨1.99% 恒生科技指数涨3.66%
  • 15
    午评:创业板指高开高走涨2.54% AI概念股全线爆发
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