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迷之下,一些个股也是“天雷滚滚”。
继东方时尚(603377.SH)、我乐家居(603326.SH)、奇信股份之后,近日又有一家公司被监管处罚,涉及虚增收入、欺诈发行,这就是思创医惠(300078.SZ)。
思创医惠于2010年4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智慧医疗和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集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是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思创医惠颇受社保基金青睐。今年中报显示,截至6月,社保基金一一八组合位列思创医惠的前十大股东之列。看来就在“踩雷”这件事上,“国家队”也难以幸免。
财务作假,被罚近亿
思创医惠(300078.SZ)9月25日晚公告称,因在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涉嫌欺诈发行,公司被浙江证监局处以罚款8570万元;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章笠中被罚款750万元,并处以10年市场禁入;还有其他多名高管一同受到处罚。
根据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思创医惠存在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
具体来说,思创医惠涉嫌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与其他公司开展虚假业务,以及提前确认收入、成本等方式,在2019年和2020年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
其中,2019年累计虚增的营业收入为3492.94万元,虚增利润为3302.1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0.03%;2020年1-9月虚增的营业收入为6096.02万元,虚增利润为5237.0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56.81%;2020年全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9646.88万元,累计虚增成本922.82万元,虚增利润8394.1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67%。
从以上数据看,思创医惠在2019-2020年期间虚增的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很大,可以说这两年的财务数据对投资人来说毫无参考价值。
欺诈发行,更为过分
更为关键的是,思创医惠利用了这两年虚假的财务数据,申请发行可转债,募资规模近10亿元。
2020年7月5日,思创医惠公开披露《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2020年12月16日,思创医惠公告称其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2021年1月22日,思创医惠公开披露《募集说明书》,其中包含其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的财务数据,属于典型的“欺诈发行”。
2021年2月1日,思创医惠披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果公告》称,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为8.17亿元。截至今年9月26日,该公司流通市值也就36亿元,而可转债募资规模近10亿,这个可是非常过分了。
思创医惠并不是个案。近年来,A股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欺诈发行案例,如退市紫晶(688086.SH)退市泽达(688555.SH),这两家公司在今年7月初都已终止上市暨摘牌。
不过,思创医惠倒不会因为这次违法而退市,公司公告称,根据告知书认定的情况,公司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所述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不过这仍然无法改变市场用脚投票的场面,9月26日,思创医惠跳空低开,盘中一度重挫约10%,此后有所上涨,但收盘仍跌2.05%。
“骚操作”不断的历史
从公司发展历史来看,思创医惠的“骚操作”不断。
思创医惠的前身是中瑞思创,成立于2003年,2010年登陆创业板,公司原本做安防产品,包括防盗标签和配套设备,业务壁垒不高,竞争激烈。2015年与医惠科技重组后,后者的原实控人章笠中逐渐掌权,2017年年初正式接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在2021年4月,年审事务所出具了一份2020年非标审计报告,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外界得以一窥思创医惠的真面目。
该报告提到,“思创医惠公司大股东杭州思创医惠集团有限公司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及思创医惠公司的内控缺陷,我们无法就思创医惠公司与上述公司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准确性及大股东杭州思创医惠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完整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从数据来看,据公司公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审计说明》,截至2020年末,杭州思创医惠集团占用思创医惠货物采购款和股权转让款,余额合计为1.39亿元。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资料显示,2018至2020年,医惠集团及其关联方,共占用上市公司对外支付的采购款和股权转让款3.4亿元。一样的套路,一样的配方,用了整整三年,这些违规事迹才开始败露。2021年,医惠集团“资金占用案”东窗事发,公司公告2021年5月收到年报问询函,监管询问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清偿情况,并询问公司是否虚增业绩。然而如果与2019-2020年财务造假这件事结合起来看,思创医惠当时显然嘴硬,在2021年6月17日的问询函回复中,公司表示“相关方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配合公司虚增业绩的情况。”
对于近期几家公司违法挨罚,大家看着还是挺解气的。其实对于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在今年9月初证监会召开的专家学者和投资者座谈会上提出,“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供给,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依法严惩欺诈发行、虚假披露、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统计,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49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证监会(含地方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罚没金额合计3.61亿元,其中,27家涉及财务造假(含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中未勤勉尽责,出具虚假文件),罚没金额合计3.2亿元。从处罚金额来看,上述涉及财务造假的27家中,6家罚没金额超千万元。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以及注册制改革中退市制度的完善,资本市场生态健康应会越来越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