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账号登录
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复星医药大涨 25%,疫苗届黑马诞生

来源:格隆汇
作者:格隆汇
发布时间:1970-01-01
摘要:最近医疗行业最受关注的板块莫过于疫苗,美国一则豁免新冠疫苗专利的消息引发板块巨震,随后业内专家解读称短期内对产能的贡献有限。昨日复星医药的一则公告更是把股价推向了风口,港股创新高,A 股也

最近医疗行业最受关注的板块莫过于疫苗,美国一则豁免新冠疫苗专利的消息引发板块巨震,随后业内专家解读称短期内对产能的贡献有限。昨日复星医药的一则公告更是把股价推向了风口,港股创新高,A 股也直接涨停。

5 月 9 日,复星医药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与 BioNTech 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 mRNA 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根据约定,双方将分别认缴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 50%,其中:复星医药产业拟以现金及 / 或有形或无形资产 ( 包括厂房及生产设施等 ) 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 1 亿美元、BioNTech 拟以其相关生产技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 1 亿美元。

根据此前的原约定,复星医药与 BioNTech 合作,引进 mRNA 新冠疫苗,并于 3 月在香港和澳门被批准接种,同时继续推进在中国内地的 II 期临床试验;BioNTech 承诺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2021 年将向中国内地供应不少于 1 亿剂的 mRNA 新冠疫苗,复星和 BioNTech 的成品新冠疫苗销售利润将按 65:35 分成。

根据当前新的合作意向,复星医药产业应提供年产能可达 10 亿剂 mRNA 新冠疫苗的生产设施,并将该设施作为出资的一部分注入合资公司。

作为一家老牌药企,市场一直对复星医药前期的战略存在较大的分歧,2018 年以前,公司主要发力点还是在仿制药和并购扩张,市场认可度并不高。18 年以后,公司的创新转型迎来转折,同时市场对药企的 BD 能力有了正确的认知,复星医药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此次疫苗的布局更是把公司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1、公司基本情况

复星医药成立于 1994 年,分别于 1998 年及 2012 年在上交所、港交所挂牌上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复星医药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2008-2017 年的十年间,复星医药加大了对制药、医疗服务、医药分销、医疗器械和诊断领域的收购及战略投资,不断进行版图扩张,逐渐完成全产业链布局。2018 年至今,复星医药迎来创新转型期。子公司复宏汉霖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科创板上市方案稳步推进中,GlandPharma 在孟买证券交易所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公司实际控股人为郭广昌,现为母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长,通过持有 Fosun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 公司 85.29% 的股份,间接持股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复星医药。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复星医药 36.6% 的股份,为第一大持股股东,复星医药股权结构清晰。旗下子公司分别负责不同医药细分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分工明确。除子公司外,随着合营及联营子公司的不断引入,公司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复星医药 2020 年度实现营收 303.1 亿元,同比上升 6%;归母净利润为 36.6 亿元,同比上升 10.3%;扣非净利润为 27.2 亿元,同比上升 21.7%。公司 18A/19A/20A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1 亿元、33.2 亿元、36.6 亿元,业绩稳步增长,盈利水平整体提升。2021 年一季报,营业收入 80.56 亿元,同比 37.00%;归母净利润 8.47 亿元,同比 46.78%;扣非归母净利润 6.58 亿元,同比增长 50.76%。

分业务类别看,制药业务贡献了主要业绩,2020 年全年收入 218.8 亿元,占比 72.19%;器械和医疗服务分别占比 17.21% 和 10.47%。

单看制药板块,复星医药在抗感染、代谢及消化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疾病、抗肿瘤治疗以及原料药和中间体领域具有多个核心品种。2020 年受疫情影响,代谢和消化系统、抗感染、中枢神经和血液系统等领域的注射剂业务销量有所下降。

分产品看,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等多个品种获批上市并放量销售,创新产品推动业绩可持续增长。汉利康 2020 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7.5 亿元,在新患者的使用比例超过 50%。汉曲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4 亿元,已开通全国及所有省市的医保准入,并完成 28 个省市招标挂网。苏可欣实现销售 1.4 亿元,已完成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 4,000 家医院、DTP 药房的覆盖。

2、公司正在发力研发创新

公司于 2020 年初成立了全球研发中心,对创新研发项目进行统筹管理,以中国、美国、欧洲为中心,不断加强药品的临床前研究与临床开发能力。公司持续加大对小分子创新药、生物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CAR-T 细胞疗法的研发投入,建立了四大高科技平台,即生物药、小分子创新药、高价值仿制药、新技术治疗平台,为创新药的研发助力。

公司的创新药临床试验逐年增长,由 2017 年的 1 项增长至 2019 年的 23 项。截至 2020 末,复星医药的在研产品共计在研小分子创新药 18 项、生物创新药 25 项、生物类似药 19 项、引进项目 13 项。

从 A 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情况看,复星医药 2020 年研发费用为 27.95 亿元,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恒瑞医药和中国生物制药。

3、几个重要的研发平台

小分子

复星医药小分子研发平台包括复星弘创及复创医药。复星弘创为由复星医药及 ZPGpharma 共同投资创建的合资公司,成立于 2017 年,聚焦于小分子及癌细胞代谢相关的抗癌药物。公司在苏州及洛杉矶成立两个研发基地,加强国际化合作,采取首创 ( first-in-class ) 为主,fast-follow 和 best-in-class 为辅的开发策略。

目前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癌创新药 ORIN1001 为 IRE-1 α 抑制剂。2020 年 1 月,ORIN1001 获批在国内开展针对晚期实体瘤治疗的临床试验。目前在美国处于 I 期临床阶段,针对复发性、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 ( 包括三阴乳腺癌 ) 已获获得美国 FDA 快速通道审评认证。

大分子

大分子创新药研发管线丰富,多个重磅产品获得重要研发进展。复宏汉霖已有三款单克隆抗体上市,生物类似物、生物创新药及联合疗法稳步推进中。

细胞治疗

复星凯特为复星医药与美国 Kite Pharma 的合营公司,于 2017 年在上海成立。复星凯特将获得 Kite Pharma 首个产品在中国的技术转让及商业许可权。复星凯特通过自主研发及技术转移国际合作,聚焦中国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目前,除 FKC876 以外,研发管线还包括多个 CAR-T 早期研发项目及临床阶段产品。2020 年 4 月,在实体瘤治疗的 CAR-T 和 biCAR-T 研发方面,复星凯特与复宏汉霖达成战略合作,将借助复宏汉霖实体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相关抗体序列,构建针对实体瘤的 CAR-T 和 biCAR-T,并进行早期的研发验证。

疫苗

复星医药最受关注的还是疫苗平台,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与 BioNTech 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 mRNA 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根据约定,双方将分别认缴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 50%,其中:复星医药产业拟以现金及 / 或有形或无形资产 ( 包括厂房及生产设施等 ) 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 1 亿美元、BioNTech 拟以其相关生产技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 1 亿美元。

BioNTech 的 mRNA 新冠疫苗已上市,即使美国开放新冠疫苗专利,短期内竞争对手欲复制产品仍将面临病毒变异、原材料短缺、研发门槛高、产能不足、公众接受度低、生产成本控制难等难题。且新冠疫苗普遍受到政府限价影响,利润率有限。在世界整体接种率快速上升和其他生产技术壁垒的影响下,美国开放相关专利对当前具有领先地位的疫苗企业影响有限。

估值情况

参考兴业证券近期对复星医药的估值,疫苗板块可以给到为 300 亿元 -400 亿元估值。除疫苗外,公司主业合理市值区间为 1432.87 亿元 -1630.76 亿元。中性考虑疫苗弹性,总计对应合理市值约为 1732.87 亿元 -2030.76 亿元,对应 PE 估值区间为 29 倍 -34 倍。

4、结语

这次美国发声支持新冠疫苗专利开放,引发业内专家对疫苗的研发生产进行解读,也给市场普及了一下 mRNA 疫苗的高壁垒,反而为投资者增强了信心。尽管未来供给会有增加,但也影响不了近几年的格局,包括复星医药在内的疫苗企业在未来几年或许都值得长期关注。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相关推荐